+經典案例
+最新資訊
衛浴市場亂象泛濫 危機中孕育商機
2019-10-28 來源: 作者:佚名 閱讀:次 【打印此頁】
在房地產市場分化進一步加劇、去庫存壓力不減、行業資本暗中較勁等各種矛盾越來越復雜的情況下,“高品質住宅”這一提法頻頻出現,引起了業內關注。
近日,國家發改委在其官方網站表示,鼓勵品牌房地產開發企業收購現有房地產項目,通過品牌注入、提高住房品質等方式,消化房地產庫存。這似乎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角度,為發展高品質住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政策和輿論環境。
發展高品質住宅是最好的供給側改革
無獨有偶,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會長劉志峰最近也提出:“供給側改革也要有抑有揚。抑的,是不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揚的,是高品質住宅。要用政策激勵機制引導市場供應高品質住宅,對用產業化、集成化、信息化手段和新型建造方式生產的高品質住宅,要給予信貸等優惠政策,降低高品質住宅初期發展的建設成本,支持房地產企業發展優質產品!
他還表示,高品質住宅是房地產綠色化、智能化、產業化的直接體現。有必要將綠色、節能、智能等要求納入建設標準,將住宅性能等主要指標,作為土地出讓的前置條件,使更多符合綠色建筑、節能建筑標準的高品質住宅獲得政策支持。
今年以來,國家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提高產品和服務供給質量和效率,使消費升級勢能持續釋放。上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增長27.9%和42.1%。其中,滿足改善型人群,體現舒適性、個性化需求的高品質住宅功不可沒。
什么叫高品質住宅?按國家標準《住宅性能評定技術標準》的劃分,住宅除了有適用性、環境性、經濟性、安全性、耐久性五方面性能之外,還有等級劃分,如A級住宅劃分為1A、2A、3A三個等級,1A是經濟適用型住宅,2A是舒適型住宅,而3A是高舒適度住宅,也就是我們現在所指的高品質住宅。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專家委員會一位專家認為,高品質住宅并不是高價、豪宅、奢侈地產的“代名詞”,而是房地產行業高品質建造、高技術含量、高質量服務的綜合體現,包括住宅項目的規劃設計、施工建造、新材料應用、園林景觀、綠色環保、節能循環、社區配套、智能化技術、互聯網+等方面的評價,同時盡可能用新型建造方式施工,既節能環保、省工省料,又節約成本。
為高品質住宅正本清源
這位專家還表示,當前要為高品質住宅正本清源,體現其高性價比和為消費者節省成本的宗旨,F在很多人一提高品質住宅,就認為是高凈值人群購買的住宅產品,實際上,隨著購房人群的多樣化和一些大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不一定只有高凈值人群才對產品品質、物業和配套服務有更高要求,普通家庭對高品質住宅也有一定需求,只有大部分家庭能買得起高品質住宅,住宅質量才能全面帶動起來,進而推動高品質住宅的全面協調發展。
過去一提高品質住宅,人們就想起“星河灣”等品牌,但這種情況目前也有所變化。從上半年銷售業績看,除了在上海、廣州等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外,高品質住宅在沈陽、西安、青島、太原也開始回暖。據我國500強房企1-6月銷售統計顯示,高品質住宅的購買力同比有所增加。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劉道興認為,要利用高品質住宅市場占領改善型需求,撐起鄭州改善型住宅市場。今后開發企業應把產品做出亮點,將城市人文、歷史、資源結合到住宅上來,既要將項目打造成高品質,也要提供高品質生活。
怎么打造高品質住宅?除了需要在設計、技術、工藝方面發力外,關鍵要靠品牌引領。今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了關于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意見,這為房地產業、建筑部品業利用品牌培育住房新動能,特別是整個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些房地產企業、建筑部品生產、供應企業,都認識到了品牌的引領作用。但當前,我國住宅品牌發展嚴重滯后,產品質量不高、創新能力不強、企業誠信意識淡薄等問題比較突出。因此要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做大做強品牌,擴大品牌輻射,支持高品質住宅發展,為品牌建設和產業升級提供服務。
發展高品質住宅要有高質量標準
業內人士認為,要發展高品質住宅,就要有高質量的標準,要加強標準制修訂工作,推動我國住宅標準與國內國際標準接軌;開展品牌價值評價、發展指數等研究,發布客觀公正的品牌價值評價結果以及品牌發展指數,逐步提高高品質住宅的技術標準和公信力、影響力。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一位專家表示,一方面,要著力提高住宅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激勵房企和配套的部品企業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多渠道增加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另一方面,要建立高品質住宅的標準體系,為高品質住宅在消費市場立足保駕護航。
高品質住宅也要與綠色健康消費觀念進一步融合。阿里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16年度中國綠色消費者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綠色消費者群體達到6500萬人,近四年內增長14倍。綠色消費理念在三四線城市認同度,與一二線城市基本持平。
根據國家發改委等十部門今年3月聯合出臺的《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綠色消費主要表現為選擇高效、環保的產品和服務,降低消費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阿里大數據顯示,家裝用品、家居用品、家電用品,在綠色產品銷售中名列前茅,同時人們對綠色建材在高品質住宅的使用的訴求越來越高。阿里巴巴集團總裁金建杭表示,目前綠色消費人群只占我國人口的5%,但在一些西方國家已超過50%。
“不僅要在消費領域多生產和供應綠色食品,也要在人居方面,提供綠色和健康的住宅產品和生活方式!鼻迦A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錢小軍認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指出,我國消費需求不斷升級,但供給體系,特別是綠色供給規模和結構還不能適應消費需求,加上綠色產品缺乏權威認證和標識、尚未實現全生命周期管理、價格過高等,都影響著綠色消費模式的形成。需要從消費源頭抓起,對供給側進行綠色化改革。
“房地產和建筑部品企業應把綠色發展理念、綠色標準,貫穿于整個生產經營活動中,包括住宅設計、材料采購、生產制造、銷售等,都應主動采用綠色技術,豐富綠色建筑的供給結構,同時做好對綠色建筑和低碳環保住宅消費的追蹤,讓高品質住宅盡快接入更多綠色環保概念。目前,國家認監委正在制定綠色產品標識與認證體系,有望年底出臺!眹艺J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認證監管部二處處長徐秋媛透露。
